安徽警官職業學院2011級英語課程教學模式改革小結
----英語分層教學模式
一、背景和動因
作為本科和高職高專階段各專業的基礎必修課,英語課程的教學效果、學生的英語水平以及學生參加各類英語等級考試的成績都成為衡量一所高校教學質量的硬性指標之一。因此,圍繞進一步提高我院公共英語教學水平,拓展英語課堂教學效果和教師的教學科研成果,我們一直在教學實踐中不斷探索和總結英語教學模式改革的方法和途徑。
我院學生的英語水平呈現如下幾個特點:1. 英語水平參差不齊,差異頗大。 2. 由于本身的英語基礎迥異,學生對大學階段的英語學習抱有的目標不同。3. 大部分學生對英語學習抱有很高的期望,希望通過英語四級,取得英語等級證書,卻苦于沒有得力英語學習方法和策略,對學習過程缺少實質性的努力和付出。
自2006年以來,針對我院學生的英語學習的現狀和現有的師資力量,我們在英語教學模式上進行過多次嘗試和調整。例如,曾經對一專、二專錄取的不同專業學生選用不同教材,降低二專錄取學生的英語學習難度;在一專、二專錄取區別取消以后,針對我院大部分學生參加自考的現狀,選用英語自學考試教材, 以期幫助學生順利通過自考英語。
二、英語分層教學模式改革
(一)廣泛調研,確立改革方案
在教學實踐中,我們發現“分層教材”無法繼續實施,英語自學考試教材服務層面過于狹窄,加上教材內容陳舊,無法適應學生英語考級要求,經過廣泛調研,并親赴上海醫專等院校實地學習和考察,自2011級新生開始,我們開展了英語分層教學模式新的嘗試。
(二)分層方案
1.參考2011級新生的英語高考成績,劃定分數線,各專業在分數線以上的考生參加校內統一命題的英語水平測試。根據測試成績,劃定分數線。
2.以系為單位,打破原始的自然班級,將學生分成A班和B班。測試合格的學生分入A班,其余的學生和未參加測試的學生分入B班。
經過測試,2011級新生共分出8個A班(法律一系2個,警察系2個,法律二系1個,信息管理系1個,公共管理系2個),其他學生分入B班.
(三)分層教學實施
在教學實踐中,A班和B班制定了不同的教學進度和教學要求,A班和B
具體對比方案見下表:
教學進度 | 基礎知識 | 交際能力 | 考核要求 | |
A班 | 5課時/ 單元 | ★ ★ ★ | 聽力、口語表達、能力拓展 | 接近或達到四級水平 |
B班 | 6課時/ 單元 | ★ ★ ★ | 基礎聽力、日常會話 | 通過應用能力等級考試 |
(四)分層教學效果
2011級英語分層教學已經完成一個學年的英語學習,從教學效果看,成績顯著,基本達到預期的分層效果。英語A班第一學期參加英語應用能力考試通過率在98%以上,大部分學生在第二學期的學習重點轉向備考英語四級;同時教師在實踐教學環節注重強化A班學生的英語聽力、口語表達和能力拓展,學生的英語應用能力亦有顯著提高。部分英語B班的通過率在80%左右。(B班部分學生由于個人原因沒有參加第一學期的應用能力考試,實際的通過率要待第二學期成績下發后得知)
三、分層教學利弊分析
首先,英語分層教學模式改革針對我院學生在英語水平上的差異性,一定程度上做到了因材施教,對不同學生設定了與其水平相當或者略高于其當前水平的難度考核目標和更加有競爭力學習環境,對于程度較好的A班學生,更加有利于開展英語實踐能力拓展訓練,加強學生在聽力,口語, 語言能力,語言文化差異等方面的培養;也有利于教師集中優勢,選拔程度較好的學生參加省內,國內各個類型的英語比賽。
其次,我們在教學中也發現了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我院各級各專業的學生,都不排除存在英語水平極差的學生,有個別學生的英語起點幾乎為零,對英語學習沒有任何興趣,抱著放任或放棄的態度。這類學生進入B班后,依舊沒有改變其對英語的態度,學習效果也是每況愈下。因此,英語分層教學以后,出現的一個明顯的結果是“好的更好了, 差的更差了。”
還有一個存在的問題是由于分層教學是涉及全院各系所有新生,需要學院教務部門、各系部以及學管部門的鼎力配合和支持。在開學伊始,測試、分班的工作量大,要求分班具體到每一位同學,加上此時各專業都會有相當多的學生轉專業或班級,都會給分班工作帶來不便。同時學生分層教學以后,原始班級被打破,就意味著每個系的英語課程必須同時上,給課表編排和教師的調課代課都帶來很大影響。
四、評價完善
實施英語分層教學一年來,英語課程的教學模式改革按照既定方案順利實施,也達到了預期的效果,這些都得益于院領導的鼎力支持 和相關部門的密切配合,以及基礎部各位任課教師辛勤努力。基于對已有的分層教學的經驗和問題的認識,我們將進一步完善分層教學的分班和排課機制,不段更新和充實教學內容,推進我院英語教學模式改革取得更加豐碩的成果。近期,我部擬派部分教師外出調研學習考察,適時引入相關考核體系,更好的滿足“以就業為導向”的畢業生培養方案。